494949最快开奖wap

70年建科路④|1985-1992

发布时间:2024-09-30
分享到

迈进科技体制改革行列兴办科技型企业

1985年,按照国家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四川建科院迈进了科技体制改革的行列。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减拨科研事业费,把科研单位推向市场,促进科研单位面向市场、面向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增加自身的效益。

在这期间,四川建科院开始实行院长负责制,科研事业费逐年削减,于1992年削减到位,从完全靠政府财政拨款运转的科研单位,逐步走向差额预算和市场运作。这在科研管理理念、科研人员思想和价值观念上均是一次大的转折。

1989年四川建科院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

1987年12月,四川建科院名称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构局部有所调整,将机修车间独立运行,新组建村镇建设研究室,成立了设计部对外承接设计任务,并成功孵化成立了多家高科技含量的专业子公司,包括:1985年同省建三公司、香港集林公司联合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四川装饰工程有限公司;1991年,在工艺张拉室张拉队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四川省第一家从事预应力技术的专业化公司——四川省预应力特种技术工程公司;在原装饰二工区的基础上组建了四川省建筑新技术工程公司;还组建了四川建设工程监理公司,取得四川建设工程监理企业01号资质;三个公司均先后由四川省科委批准为科技型企业。


完成科研试验大楼修建

1985年,四川省建筑工程总公司下达了四川建科院修建科研试验大楼(即今“科技楼”)的任务。项目设计于1985年9月,1990年正式投入使用,建成面积8000余㎡,成为四川建科院至今主要的办公场所。

1987年3月,原建设部廉仲部长关心四川建科院科研试验大楼建设

1989年,科研试验大楼基本建设完成,即将投入使用


科研实力强劲成果丰硕获多项殊荣

在这段时期,四川建科院继续保持科学研究的强劲势头,借国家“七五”计划和“八五”计划发展和市场需求之机,积极承担国家、部省下达的重点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书科研项目。年平均新开科研项目12项,年平均在研科研项目50多项,年平均鉴定验收科研成果12项。共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部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1项。且有8项列为建设部重点推广项目,14项列为四川省重点推广项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建科院研究的预应力混凝土小构件、混凝土空心小砌块农房体系,于1986年列入了国家科委和建设部的“四川省德阳市新园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全国村镇建设星火计划,通过规划建村,总结经验,为我国量大面广的农村建房起到了示范作用。研究荣获1986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成果纳入国家科技成果,四川建科院也因此被授予1989年度四川省星火示范企业奖三等奖。

四川省德阳市新园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全貌


四川建科院组织进行的大跨度悬索屋盖张拉工艺、锚具及索力量测研究课题,与国内第一个钢筋混凝土拱与索网组合大跨度轻型屋盖任务“四川省体育馆悬索屋盖工程”相结合,通过有关悬索结构施工工艺及量测技术的研究工作,解决悬索结构施工中一些技术关键,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工程提高了质量,降低了工程造价。该成果荣获198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被建设部授予“规范规程标准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时期,四川建科院在砌体结构、古建筑木结构及木材物理力学等领域编制多项国家标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砌体结构标准化领域,主编了国家标准《砌体基本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J 129-1990),系统地规范了砌体基本力学性能的测试流程与方法,为评估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了科学、统一的技术依据,极大地促进了砌体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古建筑木结构方面,主编了国家标准《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为古建筑木结构的维护与加固提供了详尽的技术指导,有效促进了古建筑木结构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同时,四川建科院与多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深度参与了国家木材物理力学试验方法标准制定,为我国木材结构强度规范的修订提供了坚实支撑,制定了包括《木材冲击韧性试验方法》《木材硬度试验方法》《木材抗劈力试验方法》《木材横纹抗压弹性模量测定方法》等在内的19项国家标准,大力推动了我国木材研究与应用水平的提升。

1990年,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依托四川建科院成立,四川建科院出任主任委员单位。随后,四川建科院凭借卓越的贡献与突出的表现,在1992年被建设部授予“规范规程标准工作先进单位”。


科技外事活动活跃

在这段时期,四川建科院的科技外事活动非常活跃,不但邀请接待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访问讲课,也选送了部分科技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培训,提出了“以技术为先导,带动相关技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走出国门科技合作指导思想。

1987年10月,受“中国城乡住宅混凝土构件技术开发中心”委托,四川建科院完成了“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长线生产工艺”科教片的拍摄,向联合国提供10盘英文版资料。在合作完成中英政府间项目“低造价房屋的研究开发”的基础上,又与英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了“砌体现场测试技术合作研究”商业性科研项目。另于1992年受国家科委、外交部、建设部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委托,举办了“92实用建筑技术与材料国际培训班”,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泰国、老挝、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7个国家的学员参加培训。

1992年举办的实用建筑技术与材料国际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