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4949最快开奖wap

共赴前路建科人 ⑥│九年不过数字,心中仍是少年

发布时间:2024-10-10
分享到


初入职场也曾迷惘

我来建科院是2015年。那时我研究生刚毕业,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既憧憬又迷惘。憧憬的是自己终于走出了象牙塔,即将开始新的、不同于学生时代的生活;而迷惘的是自己一介文科生,对建筑科学几乎一无所知,到底能不能在这里找到立锥之地。

记得刚来院里实习时,科研技术部的人手不多,只有一名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在老科技楼办公。初来乍到,又缺乏专业背景,对工作有畏难心态,我对手头科研项目管理之外的工作少有关心。有一次,建科院和奥地利国家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请来奥方专家作报告,我仗着自己听不懂,便在会场后排和同事聊天,现在想想很是羞愧。初入建科院的几年就这样过去了,回过头来看,错过了一些成长的机会,其实感到迷茫的时候,我更应该静下心来,努力学习,寻找正确的方向。

角色转变 奋力奔跑

2018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成为了一名母亲,建科院的新科技楼此时也已落成。暖灰色的外立面朴素低调,承接和延续着老楼稳重扎实的观感。搬进这栋“绿色建筑”,精神也为之一振。

人们常说生育是职业女性的一道坎,说过了这道坎,职业生涯容易走下坡路。而我却是在这之后,发现自己慢慢在职场上成熟起来。在领导的鼓励和关照下、在和谐的团队氛围中,我开始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工作也从被动接受安排到主动展开思考。在日常工作中,我认真做好科研项目、平台和成果管理等工作,协助优化和完善了院科技相关管理制度,为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的搭建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从最初连课题名称都读不懂、不知所云的状态,到现在对近百个项目如数家珍。

其中,第一次由我全权负责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那是我第一次主持召开申报动员会、独立审核申报书、解答相关问题等全流程。当时,正值省科技厅上线新的管理系统,管理规定上有很多新的要求,需要自己慢慢消化后再传达给科技人员。为避免遗漏和出错,我反复阅读申报通知、明确核心问题、提取关键信息,从十多个指南、上百页的材料中抓取与我院业务相关、可申报的对应项,并汇总成简单明了的材料,制作好宣贯PPT,为科技人员初步筛选可报项目,指导其申报准备工作,并在大家提交材料后进行形式审查。我一项项比对指南要求,核查形式要件,生怕出现任何纰漏,最终顺利完成了该批次的申报工作。

同时,我也积极投身丰富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先后参与了近20项科研课题研究,涵盖了科技成果转化与评价、建筑技术及经济评价和建筑信息化管理等多个领域,并取得了较好成果,如授权了3项专利、发表了9篇论文等。

除此以外,我也想走出舒适圈,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参加两次竞聘虽然均未成功,但竞聘过程让我对自我定位更加明晰。我不再只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办事人员,而是努力从更高的视角思考部门乃至整个建科院的发展,这样的经历难能可贵。


展望未来

今年是建科院成立70周年,我在建科院工作也满九年。70年来,从创立伊始到发展壮大,再到日趋成熟、扩大影响,建科院栉风沐雨,勇毅前行。而我也在它的培养下不断成长,渐渐成熟。九年过往,皆为序章,心中热爱,仍是少年。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为建科院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