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城乡房屋面积已超过1200亿平方米,其中,砌体建筑面积约占城乡房屋总面积的50%。我国砌体结构存量巨大,在国家大力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好房子”建设等相关工作的背景下,为进一步做好配套的标准化支撑工作,住建部下达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702-2011)的修订任务。
12月27日,国家标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标准》修订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标准定额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爱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建,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体,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科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总工程师赖伟出席会议。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爱萍主持。
《标准》修订工作由四川建科院牵头,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参与。
会上,赖伟对出席会议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并介绍了标准的修订背景,指出标准的修订将助力老房子改成“好房子”。赖伟表示,四川建科院将为标准的修订提供良好的条件,为标准化工作事业贡献力量。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四川近两年标准化工作情况,指出砌体结构是我国传统结构形式,既有砌体建筑量大面广,在践行“双碳目标”、推进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标准的修订正当其时。建议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砌体结构提出针对性加固方法,希望标准发布实施后,在提升砌体结构安全性和防灾能力、传承弘扬中华文明智慧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城市更新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每年更新的建筑面积超过10亿平米,既有建筑的鉴定与加固日益重要,相关标准的编制也要更加重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加固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多,情况越来越复杂,在标准修订过程中需一并考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有关负责人强调,首先,标准编制应紧紧围绕住建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2025年重点工作之一是“好房子”建设,其中包括把老房子改成好房子,因此这本标准有着重要的使命。编制组要明确标准修订的目标,以及发布后要达到的效果和起到的作用。其次,要确保标准的先进性。为推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标准化改革,标准整体水平需进一步提升。标准修订时应及时纳入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与国际标准接轨,并发掘传统建造的智慧。最后,通过标准的编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标准化工作人才,传承标准化工作传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徐建对标准的修订提出五点建议,并结合2011版标准进行了逐一说明,包括:进一步明确适用范围、优选加固方法、强调方法的先进性与可操作性、与通用规范和国际规范相协调等。会上,徐建院士还作了题为“双碳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的砌体结构”的研究报告,引起了热烈反响。
吴体总工程师介绍了2011版标准的编制背景,以及自2022年以来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展的砌体结构加固相关的试验工作情况。刘汉昆代表编制组介绍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标准》修订大纲(草案),并就立项背景、编制单位与编制组的组成、主要修订内容、工作分工以及进度安排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会议审议通过了《砌体结构加固设计标准》修订大纲和编制组成员名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爱萍宣布名单,国标修订工作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