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日,四川省建科院工程测试所对我院科技楼副楼进行了基于动力测试技术的隔震建筑初位移测试试验并圆满完成。华西集团总工程师陈跃熙、集团工会副主席李晓婷及我院各级领导参加并观看了试验全过程,并对后续研究工作提出了要求及指导意见。
近年来,随着隔震分析理论的完善,结构隔震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且广泛运用。尤其在我国高烈度地震区,采用隔震技术的建设项目占新建项目的比重日益增加,且在既有建筑及历史建筑的加固改造项目中,隔震技术亦表现出显著经济性。然而目前实际隔震结构能否满足预定减隔震目标尚缺乏合理有效的测试手段,使得工程师难以准确地认识并把控结构的实际隔震性能。为此我院展开相应研究,基于结构动力测试技术提出采用境激励法及初位移法探究隔震建筑与非隔震建筑的动力特性差异,并测试隔震建筑的实际减隔震效果。
在试验前工程测试所展开了大量且充分的研究准备工作。在张瀑副院长及赖伟所长的带头和指导下,我院科研人员对于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如测试系统方案、预加初始位移大小、加载速率控制方法及卸载后隔震支座的复位性能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分析及论证以确定最优试验方法及方案。
此次测试试验采用由多通道动态应变采集器,磁电式速度传感器,动态位移传感计,分析识别软件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的动力测试系统。同时根据科技楼副楼现场情况,在隔震层的上支墩与挡墙之间布置液压千斤顶,使用液压加载系统对结构施加水平推力使隔震层发生所需水平初始位移。在达到所需初位移后,通过卸载装置瞬时同步卸载使结构产生自由振动,利用工程振动的反演理论,通过提取线性模态参数,即可测定隔震建筑的结构动力特性,通过分析进而得到隔震结构实际隔震性能。
隔震技术现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己趋于成熟,但目前仅依靠对橡胶支座或阻尼器等单个减隔震产品的检验和减隔震施工质量的现场控制已不能完全回答建设单位对建筑隔震性能是否符合设防目标要求的疑问。通过此次试验及后续研究的开展我院拟提出一套基于结构动力测试技术的隔震建筑隔震性能的测试方法,这将有助于我单位科研人员技术力量的提升,利于我单位打造集减隔震技术咨询服务、减隔震产品生产及销售、减隔震施工技术指导和减隔震建筑后期运行维护等一系列完整的、成熟的技术服务链。
华西集团总工程师陈跃熙现场指导试验
华西集团工会副主席李晓婷现场指导试验
位移传感器示意图
水平加载装置示意图
测试实验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