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建科院 榜样的力量助梦起航 进入建科院后,我加入的部门是能环院。在这里,不管是领导、前辈,还是其他同事,他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努力拼搏的品质、求知探索的创新精神、果断的行动力深深影响着我。更重要的是,他们一直用爱心、耐心、热心,帮助我,激励我不断向前。 能环院发展到现在,乔振勇院长带我开拓新的业务类型和产业化板块,并放心大胆地把重大项目交给我,支持我很多并不成熟的想法,鼓励我,对我委以重任;高波院长带我做课题、做标准、做绿色低碳示范项目,并一直支持我开拓建筑物理、建筑声学板块,使我快速成长;于忠总工带我跑项目现场,开拓新能源板块,促进成果转化,还经常为我提供新思路、新方向,助我拓思路开眼界。还有建科院领导及其他部门同事也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很多指导与帮助,记得之前有个小项目,我很想在里面尝试一些新技术,但是项目小不赚钱,还涉及其他部门的业务范畴,原本我自己都觉得很难实现,“你想不想接,想接我就亏着帮你”,其他部门同事的这句话让我感动和惦念至今 求真务实 成长的道路没有捷径 得益于建科院提供的成长平台,我逐渐开始在很多业务领域独挡一面,并持续探索和开拓新领域,特别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四川省绿色建筑应用实践、零碳示范城市发展实施路径研究及零碳建筑技术创新、四川省建筑声学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等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在建筑节能与绿色低碳建筑板块,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完成咨询、检测项目200余项。“494949最快开奖wap科技楼改造”是我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的典型绿色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建筑运行能耗比国家标准值约束值降低55%,建筑物理环境大幅改善,空调室外机振动噪声治理后比治理前等效A声级及各频率噪声均降低10dB以上,其中在原超标中心频率250Hz噪声值降低18dB。同时作为主要起草人,我们建立了四川省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闭合标准体系,从建筑节能到绿色建筑建立了一批标志性绿色节能与声环境性能提升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在建筑声学板块,2016年我牵头建立全套的建筑声学检测能力,开拓交通噪声、电梯噪声、空调室外机噪声、建筑构件隔声等创新咨询业务,作为主要起草人编制配套的建筑声学相关标准,目前建筑声学设计、咨询、检测、治理全过程的业务范围也已基本建立完成,为弥补西南地区建筑声学技术力量薄弱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科研标准方面,我也从未懈怠。近5年我出版专著4本,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编写标准13项,作为主研人员参与课题研究16项,被授权专利软著30项,发表文章10余篇。作为绿色低碳项目技术负责人荣获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工程咨询一等奖2项;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2022年度科技成果奖1项;获得2023年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评价;荣获2023年四川土木建筑青年科技奖1项;2022年度四川省房地产业协会先进工作者1项;被推荐为集团技术专家库第一批入库专家;被院里推荐提前1年破格录取为高级工程师。 创新思考 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时代 入职以来,我紧跟建科院的发展脚步,以榜样为引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同时我坚持创新思考,用开放的心态拥抱时代,在一次次的转型中不断成长不断蜕变。首先是实现从绿色建筑向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零碳示范城市研究及项目实践的转变。例如,在“四川天府新区城市更新与智慧建筑研发及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中,我作为技术负责人,通过近零能耗建筑与零碳建筑的技术创新以及建筑减碳量核算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先后完成了西南及攀西地区首个近零能耗建筑与零碳建筑示范项目、全国首批近零碳建筑认证项目。并从单个示范项目拓展到城市,研究省级及城市级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施路径,探索全国首个“国家零碳建筑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攀枝花第一批近30个零碳示范项目的规划。 同时,在领导的带领下,我也开始尝试建筑光伏、光储直柔技术咨询,先后完成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太阳能光伏EPC设计咨询、探索EMC、EPC+F的商业模式。 一点点展望 成果皆序章,一直在路上。对于未来,我想我们可能努力的方向是:发挥既有的绿色低碳技术咨询优势,围绕“光储直柔”、“智慧运维”、“绿色建材”、“环境提升”等关键技术为核心的零碳建筑进行研究与实践,并深挖关键技术的工程产业化及成果转化,打造建科院自己的品牌!我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建科院及能环院上下级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实现绿色低碳方向新技术新成果的突破并成功转型。
共赴前路建科人 ③│绿色低碳道路上的青年创新者
发布时间:2024-09-25
分享到